在首个全国生态日即将到来之际,最高人民法院、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《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》(法释〔2023〕7号,以下简称《解释》)。《解释》于2023年3月27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882次会议、2023年7月27日由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四届检察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,自2023年8月15日(首个全国生态日)起施行。
为做好黄河保护法的贯彻实施工作,指导各级人民法院系统全面学习立法精神,准确把握立法要旨,增强法律贯彻落实工作的针对性靶向性实效性,以高质量司法服务高质量发展,最高人民法院制定发布《关于贯彻实施〈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〉的意见》。
4月7日,最高法、最高检联合发布《关于办理破坏野生动物资源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》(法释〔2022〕12号)(下文简称《解释》),自2022年4月9日起施行。《解释》对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犯罪不再唯数量论,而改以价值作为基本定罪量刑标准。
近日,国家能源局、农业农村部、国家乡村振兴局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、国务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决策部署,按照建设现代能源体系和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要求,联合印发了《加快农村能源转型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》(以下简称《意见》)。
“2022年3月底前制定全省环保金融项目库管理办法,建立省级环保金融项目库,入库项目将被定期推送至金融机构,作为绿色融资主体贷款授信和享受政策优惠的重要依据。”
摒弃过去将泥炭地等作为荒废地、养花原料开采的发展方式,以立法的形式加强泥炭沼泽的保护,是我国在‘双碳’目标下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
湿地被喻为“地球之肾”,与森林、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。20日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三审的湿地保护法草案,进一步加强湿地保护力度,拟明确禁止在泥炭沼泽湿地开采泥炭。
最高人民法院3日发布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为主题的第31批指导性案例,进一步指导全国法院统一裁判尺度,加大司法保护力度,依法公正高效审理生物多样性保护案件。
同时,要切实加强对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试点的组织领导,科学制定年度计划和目标,压实相关部门单位责任,适时开展实施情况评估,及时总结经验做法,推动各项任务落到实处。
实现碳达峰、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。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涉及利益主体多元,需要系统的法律制度体系来规范各方行为,明确不同主体所应负有的法律责任,按照行为方式明确不同的行为规范。